深溝球軸承的內圈損壞通常表現為磨損、裂紋、剝落或藍變等現象,多因過載、裝配不良或潤滑失效所致。若不及時處理,將導致振動、溫升及運行不穩等問題。通過精確檢查磨損程度、判斷故障原因,并采用正確拆裝與過盈配合方式進行更換,可有效恢復傳動系統的穩定與精度。

一、內圈損壞的識別與診斷
? 1. 外觀與觸感檢查:
停機后應首先觀察內圈表面是否存在拉痕、壓痕、剝落或顏色變化。若表面出現暗藍色或黑斑,多為過熱引起的退火失效。輕微磨損可用放大鏡檢測滾道光潔度變化。
? 2. 運轉噪聲與振動判斷:
運行中若出現周期性金屬敲擊聲或振動頻率與軸轉速成倍關系,通常說明內圈滾道存在局部損傷。通過振動分析儀監測徑向振動幅值,可判斷磨損程度及缺陷位置。
? 3. 精度與配合檢測:
使用千分表檢測軸與內圈的配合間隙,若過松或存在跳動超差,可能為內圈磨損或變形。必要時可測量滾道徑向圓度以確認是否需要更換。
二、更換前的準備與拆卸要點
? 1. 拆卸方式選擇:
采用專用拉拔器或感應加熱器進行內圈拆卸,避免用錘擊或撬動方式造成軸頸損傷。對于過盈配合較緊的內圈,可使用加熱法(溫度不超120℃)擴徑后取出。
? 2. 零部件清潔與檢查:
拆下的軸承應立即清洗并檢查保持架與滾動體狀態,若伴隨滾珠表面剝落或保持架變形,應整套更換。軸表面若有磨痕或偏心磨損,需重新研磨或更換軸。
? 3. 檢查配合面精度:
軸頸尺寸應保持在規定公差范圍內,粗糙度符合Ra 0.4μm以下。若軸表面偏差超標,將導致新軸承早期磨損。
三、內圈安裝與后續校正
? 1. 控制裝配間隙與受力均勻:
安裝新軸承時應使用專用壓環施力于內圈,防止通過滾動體傳力。加熱裝配可減少裝配應力并確保過盈均勻。
? 2. 潤滑與防護措施:
裝配完成后應填充適量潤滑脂,并確保密封圈完好。對于高轉速設備,可選擇抗高溫潤滑脂或循環油系統。
? 3. 運行驗證與復檢:
試運行期間監測溫升與振動,確認無異常聲響及徑向跳動后方可正式投入使用。
? 總結
深溝球軸承內圈損壞若能早期診斷、規范拆裝、精確復裝,可大幅降低設備停機與二次損傷風險。關鍵在于嚴格控制配合精度、采用正確裝配力與潤滑方式,從而延長軸承整體使用壽命并保持傳動系統的穩定與可靠。本文內容是上隆自動化零件商城對“深溝球軸承”產品知識基礎介紹的整理介紹,希望幫助各行業用戶加深對產品的了解,更好地選擇符合企業需求的優質產品,解決產品選型中遇到的困擾,如有其他的疑問也可免費咨詢上隆自動化零件商城。

